耐克、阿迪...都怎么做到在奥运开始前就押中冠军,和“郑钦文”们签好代言的?

admin 技术文档 2024-08-15 27

摘要:沸沸扬扬了十几天的奥运会,还有不到24小时就要结束了。 这十几天里,好像每隔一会儿,就能在热搜上,看到几个新晋奥运冠军的名字。 更有意思的是,有时人是2:00夺的冠,2:01印着冠军特写的海报就已经铺满线上线下各个教练,2:02连冠军同款T恤都已经上线了。 这是什么速度? 合作都什么时候谈的?...

沸沸扬扬了十几天的奥运会,还有不到24小时就要结束了。

这十几天里,好像每隔一会儿,就能在热搜上,看到几个新晋奥运冠军的名字。

更有意思的是,有时人是2:00夺的冠,2:01印着冠军特写的海报就已经铺满线上线下各个教练,2:02连冠军同款T恤都已经上线了。

这是什么速度?

合作都什么时候谈的?合同都什么时候签的?海报都什么时候设计的?......

当然只能是:提前准备后的速度。

比如,今年第一次赢得奥运网球单打项目金牌的郑钦文,就是耐克在奥运开始前就签好合作的。

很多类似的“里程碑”级别的运动员,比如2004年的刘翔,2021年的苏炳添,也都在奥运夺冠之前,就已经和耐克签好约了。

除了耐克,同样因为提前押对新晋奥运冠军而被喊“赢麻了”的,还有霸王茶姬和携程等其它品牌。再往前,还有在冬奥会前就签了谷爱凌的安踏和元气森林等。

那么问题来了:

“耐克”们,为什么总能在赛前,就提前预判出谁会夺冠爆火,真金白银地下注,提前和“郑钦文”们谈好合作签好合同的呢?

除了运气,他们是不是还有什么方法?

今天,选志愿,选工作,选伴侣......都需要提前预判的能力,怎么预判胜算才能最大?

作为一个商业顾问,我也很好奇。于是在出差的间隙,我去查了查,又去问了几个人。

了解完发现,这事儿远比想象的还有意思。

“提前押对奥运冠军,提前锁定签下ROI超高的代言人”的背后,与其说是一场拼运气的赌博,更是一场拼策略的风险决策。

决策做对,泼天的富贵。决策做错,眼睁睁看着对手迎接泼天的富贵。

那些做对的人,都是怎么做的?

这样,不如我们先随机坐到一个品牌决策人的办公室里,试着盘一把。

基本局

时间回到半年前。会议室。

你的同事问你:奥运要开始了。我们要不要提前签个未来的奥运冠军当代言人?

当然要签。

比四年一度,全球转播的奥运会更大的事件营销,能有几个?比动不动承包热搜榜,火得比隔壁娱乐圈明星还快的奥运冠军还强的流量关键词,能有几个?

成绩一定,热搜一上,连他们头上戴的发卡,脚下穿的拖鞋,都能分分钟被扒个遍,成为爆款。请他们当代言人,得赚成什么样?

何况,比起普通明星,奥运冠军一个比一个坚韧,自带正能量,还一个比一个自律,不容易塌房。

简直太有性价比了。

一定要签。

怎么签?让团队24小时蹲比赛,一刷新出新冠军,就马上打电话给对方团队谈合作吗?

那等合作谈好,合同签完,形象照拍完,冠军同款设计做完,再安排生产和上架.......冬奥会都开始了吧。

更难忍的是,如果对手比你更早谈好合作,怎么办?

一定要更早签。

可是,多早才算早?

在颁奖前?在决赛前?在小组赛前?

还是小看人了。商业世界里的竞争,卷起来也都是奥运级别的。

举几个例子,你感受一下:

比如,有的品牌,是在运动员还没参加奥运会时,就签了。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一鸣惊人的谷爱凌,在2019年时就被安踏找到签了约。

2022年谷爱凌夺冠的10分钟之内,有着谷爱凌特写的海报和广告视频就已经刷屏朋友圈。

再比如,有的品牌,是在运动员还没成年时,就签了。

在今年北京冬奥会上突破历史的郑钦文,是22岁。但被耐克看中并签约时,是13岁。

那时,距离她真正开启职业网球道路,还只有2年,相信她一个中国女孩能问鼎网球的人,还没有很多。而距离她真正拿下奥运冠军,更是还有9年,想和她谈签约的品牌,还没排队排到法国。

这么早就押对题,都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和我说了几个办法,你感受一下:

比如,多认识体校的教练。然后提前问他们,谁是“好苗子”?哪个在过往的大赛里夺过金牌,在未来的奥运里可能是“潜力股”?

如果没多少相关大赛,或者还嫌不够早呢?那就自己赞助垂类小型赛事,甚至直接自己办比赛。提前公开考察和选拔种子代言人。

再不行,还能去找第三方合作一起找。比如,谷爱凌与郑钦文,就都曾是全球最大的经纪公司Endeavor集团的签约运动员。2013年,11岁的郑钦文加入了该集团旗下的IMG;2019年,16岁的谷爱凌也曾签约Endeavor中国。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就像,做天使投资一样。

不但更有机会比对手更早抢占“潜力股”,还有机会在“潜力股”真正夺冠,一举“挂牌上市”,身价水涨船高之前,谈到一个好价格。

但是,万一要是押错人了呢?

要是我押的是小王,我对手押的是小李,最后你抢先签到的小王明明是一号种子,但发挥失常,拿金牌上热搜的变成小李了呢?

可以在一开始,就把小王和小李都签下。比如,同时签了樊振东和王楚钦的伊利。

还不保险?那就把项目里可能参赛的所有种子选手都签下。比如,和整个中国国家跳水队合作的安利纽崔莱。

还不保险?那就不但多签选手,还多押几个项目,进一步分散风险。比如,同时签了中国跳水队的全红婵、陈芋汐,签了中国乒乓球队的王楚钦、孙颖莎,甚至还签了首次进奥运的霹雳舞项目的刘清漪的可口可乐。

广撒网,多捕鱼。就像,开MCN一样。

一旦10个8个里有1个破圈,投资回报都很可观。

签得更早,签得更多。

2种基本操作的背后,做的都是预测和下注,拼的都是信息环境。

在一锤定音之前,谁掌握的信息更充分、准确,谁押中的胜算就更大一点。

但,你或你的对手,会只满足于此吗?

当然不会。

早签易错,多签费钱。到时候ROI太低,没有性价比,怎么和老板交代?老板又怎么和投资人交代?

是时候,展现进阶的技术了。

进阶局

提问:怎么才能更快准狠地找出对自己更有性价比的冠军?

前面的基础动作做完,你手头的选项已经都是一脸冠军相了。

接下来,还能怎么筛?看眼缘?拍脑袋?碰运气?

我整理了3个品牌决策人回答里最常听到的办法,你感受一下。

首先,既然是找冠军,当然是看运动员的成绩和潜力。

但同时,至少还有3个东西,也常会被着重研究。

第一,看赛事项目。

比如,赛事关注度,赛事潜力。

都是夺冠热门,但预算有限,你签乒乓还是跳水?游泳还是举重?

热门谈不下来时,还能找找潜力股,你签击剑还是体操?网球还是霹雳舞?

第二,看运动员个人。

比如,个人形象,个人故事。

都是运动员,谁更符合我们家品牌的调性?我卖营养品,你得看着健康阳光有元气,最好还有八块腹肌吧?我卖化妆品,你得看着眉清目秀有气质,最好还自带点时尚度吧?

都是冠军,谁的故事更有延展性,和我的品牌故事更搭?我的slogan是永不放弃,你的故事里有没有永不放弃的例子可讲?我的定位是面向精英,你除了训练,还有没有名校的经历加持?

第三,看运动员的社交影响力。

比如,平台活跃度,性格口才。

都能上热搜,谁更喜欢玩微博抖音小红书,梗多,金句多,粉丝更多?

都要上采访,谁天生更善于表达,随便一个回答都能出金句,出话题,出圈?

赛事项目,运动员个人,社交影响力。

类似的考察还有很多,但一连串考察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一整套提升决策质量的模型。

信息环境差不多,都做足了功课的情况下,谁的决策模型更完善和合理,谁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就会再高一些。

但是,如果决策做到这里,还是怕选错,怕会后悔,怎么办?

还能拼什么?

我举个例子吧。时间回到郑钦文夺冠爆火那天。

高端局

北京时间2024年8月4日00:21,中国选手郑钦文2-0击败对手夺冠,拿下了中国在奥运会网球单打项目上的第一枚金牌。

一时间,热搜沸了。郑钦文真正出圈,爆火全网。

与此同时,耐克微博官宣了一张图,发布的具体时间,也是北京时间2024年8月4日00:21。

图源:耐克微博

很快,这张官宣海报刷屏了很多朋友圈。而这条微博下点赞最高的留言,是求同款:“出一件纪念t吧,求求了”。点赞第二高的,也是:“纪念衫来一件”。

很多人在购物app里搜“耐克,郑钦文同款”,同时也在自己的心智里把“耐克”和“郑钦文”画上了等号。

还有很多人在感叹:“耐克这次,赢麻了。”

但是,耐克真的完全赢了吗?

不如,再看回上面那张图。仔细看3秒。

3,2,1,时间到。你有没有一丝丝好奇:

为什么耐克官宣郑钦文,只露出郑钦文的脸,不露出有自家logo的衣服?

看下图。

图源:郑钦文微博

怎么回事?怎么郑钦文决赛当天,穿的衣服上是阿迪达斯的logo?

因为阿迪达斯没签到郑钦文个人,但签下了整个中国国家网球队,成为了整个团队的赞助商。

团队利益,个人利益。郑钦文做出了她的选择。

啊?那耐克怎么办?

再看图。

图源:咪咕赛事截图

这是那场决赛中郑钦文穿的网球鞋,被胶带蒙住了logo。但在被给了个特写镜头后,全球很多网友都扒出了鞋子的品牌:是耐克。

网球运动员,衣服能临时换,但需要更多时间磨合的鞋子很难。

所以,赞助个人的耐克,至少,让全世界看到了他的鞋,甚至主动搜索,主动讨论他的鞋。

阿迪,耐克。都是巨头。虽然策略不同,但都成为了赢家。

而这场多方博弈的背后,是郑钦文的优先级排序:是个人的赞助优先,还是整个团队的赞助优先?

也是品牌的优先级排序:是拥抱风险,毕其功于一役,赞助个人?还是选择平衡,广撒网多捕鱼,赞助整个团队?

而这种面对不同选项做取舍的优先级排序,还有一个名字,叫:价值观。

一个决策的背后,除了信息环境和决策模型,其实还有价值观。

现在,回到最初的问题:

“耐克”们,为什么总能在赛前就押对“郑钦文”们?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所有品牌,乃至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除了靠运气,还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我做出更好的决策?

今天,选志愿,选工作,选伴侣......都需要提前预判的能力,怎么预测和下注,胜算才最大?

或许,你至少可以在3件事上发力,来帮自己提升赢的概率:

信息环境,决策模型,价值观。

首先,信息环境和决策模型,都是梁宁老师曾说的,做出正确决策所需要的条件。

你是闭眼睛,拍脑袋做决定?还是早早问人做调研,甚至主动赞助或举办赛事,摸清谁是潜力股之后,再做决定?

信息环境越充分和准确,你做出正确决策的概率越高。

你是靠运气,随眼缘做决定?还是从赛事项目,到个人特质,再到合作之后的影响力评估,有系统地思考和研究之后做决定?

决策模型越完善和合理,你做出正确决策的概率越高。

此外,还有一个能影响决策质量的因素,是:价值观。

和前2件不一样,价值观的关键,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在都挺好的情况下,哪个优先级在你的心里更高。

比如,你是更偏好风险,还是更偏好确定性?更喜欢冒险,还是更喜欢平衡?

在信息环境和决策模型都足够好的情况下,你剩下的选项在质量上已经都挺好。

怎么选,都可以。这时要选,就选更符合你自己价值观的那个,而不是别人告诉你更好的那个。

因为这样,无论结果如何,你都能真正为自己负责,不后悔。

就好像,同样押中了郑钦文,耐克和阿迪,到底谁赢了?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

那些品牌有没有通过合作让消费者更了解、信任和偏好自己,才是。

同样考上重点大学,选数学,选金融,到底谁赢了?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

那个同学有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是。

祝你,选对。

祝你,不后悔。

10月26日下午14:00,我们,年度演讲见!

观点 / 刘润主笔 / 尤安 编辑 / 二蔓  版面 /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336篇原创文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