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项目管理中,优先级的安排是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然而,许多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因缺乏明确的优先级而陷入混乱,导致项目延期、团队疲惫和目标模糊。本文将探讨没有优先级的项目会遇到的问题,并提供明确优先级、严格按流程执行以及多确认等实用方法,......
在项目管理中,优先级的安排是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然而,许多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因缺乏明确的优先级而陷入混乱,导致项目延期、团队疲惫和目标模糊。本文将探讨没有优先级的项目会遇到的问题,并提供明确优先级、严格按流程执行以及多确认等实用方法,帮助项目团队提高效率,确保项目按时上线。
———— / BEGIN / ————
做任何事情,其实都要有轻重缓急之分。
重要紧急的事情先做,不重要不紧急的时候慢慢做。这些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常识的内容,在很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却常常视而不见。
而提到项目管理,在很多当事人的口中,你听不到那些科学管理和安排合理,你听到的通常都是鸡飞狗跳和疲于应付。
项目经理,很多时候,都是在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
哪里出问题了,就先处理哪里;哪里人喊声大,就先解决谁的问题。
久而久之,无论是项目经理本人,还是团队中的同事,都会感到身心俱疲,甚至会怀疑项目存在的价值。
好的项目团队,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好的项目团队,大家都在扯皮拖拉。
导致项目不能够有效推进的原因有很多,而没有优先级的安排,则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
因为优先级的安排,关乎到团队成员做事的方式和方法,进而决定了团队的沟通方式和项目的推进机制,最终决定了项目能否准时上线。
可以说,项目优先级的安排,是项目管理的基石和准则,有它和没它,天差地别。
遇到的问题
先来说说,如果没有优先级安排,项目会遇到哪些问题。
1.没有规划和目标
一个项目的目标和方向,是决定着这个项目发展的基石,任何参天大树,也都是围绕着这个基石展开的。
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想要长久的发展肯定是不可能的。
如果没有优先级的概念,那么所谓的规划,所谓的目标,就可以无限制无时间的往后拖,久而久之,到最后也就没有了。
做任何项目,都是从最开始的规划开始,然后接下来才能够是所谓的执行。
而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所有人能够统一思想,认识到项目的重要性。同时也让项目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当下和未来正在做的内容是什么。
再说的简单和抽象一点,规划和目标,其实就是要确定好项目所要达成的目标和项目所要做的内容。在规定的范围内做事,能够事半功倍。
同时,我们需要让每个团队成员都知道当前项目的重要和紧急程度,让大家知道在什么时间点该做什么事情,让大家都能够集中精力完成重点内容。
对这件事负责的,只能是项目经理或者部门领导。这是他们作为负责人所应该担负起来的职责,也是他们作为领导所应该考虑的事情。
只可惜,很多时候,很多人做的并不是很好。
以我以前的公司举例,就是在这种无目标的情况下,连续接到了好几个项目,最终都出现了相同的问题。
这可能和公司的文化有关,也可能和部门的领导有关。但是无论如何,在这样的氛围下做项目,是很难受的。
从接到项目的那一刻开始,所有人都是迷茫的,所接受到的内容基本都是几句话的简单描述。
项目到底要实现什么目标,项目到底要做哪些功能,都没有任何明确的答复。项目到底什么时候要上线,也都是没有明确的时间。
最常说的话,就是越快越好,最常说的话,就是怎么快怎么来,最常说的话,就是怎么简单怎么来。
项目负责人所指望的就是底下的人能够自行消化和理解,你不问他就不说,你问了,往往得到的回答也是含糊其辞和模棱两可。
在这样的环境下,其实就已经能够预测到项目的最终结果必定是失败的。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不好的开始却是灾难的伏笔,没有优先级的项目,也就注定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2.工作安排不好做
作为打工人,大家都知道,每个人每天都会被各种琐事缠身,定好优先级,是每个人安排自己工作的基本条件。
只要你不说,那事情自然而然的就会往后拖。如果是日常的琐事,可能影响还不大。但如果是项目上的工作,就会影响最终的上线。
一般来说,一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包括制定项目章程和项目管理计划,在完成了这2项基础的准备工作之后,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进行项目的范围和进度管理。
当然,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会有不同,以上过程会有所差别。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以上的流程标准是不会变的。
任何一个项目,想要能够顺利的开展,按照上面的标准流程来处理,都是能够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的。最起码,按照流程执行的项目比没有规划的项目做起来要更省心。
任何一个关键环节的滞后,都会对项目的稳步推进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事情如果做起来,最好是一步到位,将所能够想到的内容都一鼓作气的完成。因为你一旦停下来,后面再重新开始,所花的时间可就不是1+1=2这么简单了,搞不好就是重新开始。
没有优先级,很多事情就是能拖就拖,很多工作就是能放就放。精力有限,眼前的事情都忙不过来了,谁还有空去考虑那些所谓的不太重要的事情呢。
就比如我以前公司的项目,反正每次项目经理接到新的项目,也只是和大家简单介绍几句,然后就直接把项目的甲方和我们拉到一个群里,什么背景也不介绍,要做什么东西也不说。
在项目经理的意识里,我都把你们拉到一个群里了,剩下的事情我都不用管了,你们自己去消化吧。
然后就这样,群里默默地没人说话,接着就会在很久之后的某一天,项目经理会找我们询问:“项目做的如何了,甲方现在要验收上线了”。
不出意外,他听到的消息肯定不是他想要的。然后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就是各种临时修改和加班加点。
最终的结果就是项目匆忙上线,员工累死累活,项目经理对团队极不满意。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项目的工作是无法有效的开展的。
3.项目推进靠人催
当项目出现了上面所说的2种情况,想要它能够推进,剩下的唯一办法就是靠人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哪个项目的人叫得响一点,哪个项目的事情就先做一点。哪个项目的人盯得紧一点,哪个项目的进度就稍微快一点。
久而久之,员工的主动性就会越来越差,反正你不急的事情,我都可以往后拖一拖。久而久之,每个项目都要在这样的煎熬状态下开展,反正事情都是做不完,反正事情也不知道急不急,就这样吧。
一个不好的开始,就会导致一个不好的结局,恶性循环的逻辑,同样适用于项目管理。
这样的结果就是底下干活的人非常累,上面盯项目的人也会非常累。
底下干活的人会觉得,怎么老是要这样盯着,一点缓和的余地都没有。上面盯项目的人觉得,怎么什么事情都要这样催,一刻不看就没有进展。
然后就是大家相互看着不顺眼,在各种扭捏妥协的状态下工作。
但是,人不是机器,人是有情感的,环境的氛围是很能够影响一个团队的工作效率的。每天都带有抵触情绪的工作,无论怎么样,结果必然是不会太好的。
还是以我以前的公司来举例,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基本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反正我也不做,反正你也不盯。大家都按部就班,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好。
这样的状态,会被甲方的催促所打断,甲方关心项目上线,我们自然就要忙碌起来。所谓的忙碌,就是会找一个人专门盯着一帮开发人员,按照小时来汇报工作。
而这个盯项目的人,在这段时间内甚至都不配有自己的工位,他要坐在开发人员的身边,时刻盯着一举一动。
这样的压迫状态,会一直持续到项目上线的那一刻,这时间最少是1个月起步。
但是项目上线才仅仅是开始,因为在那种十分紧张状态下完成的功能,最终交到甲方手上的时候,不用想就知道会有多少隐藏的问题。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被催这个状态没有变,只是对象换成了甲方而已。
没有人希望天天被人盯着,但是项目想往前推就必须这样,很多时候不得不的事情,会成为工作中的常态,最终的状态肯定就是摆烂。
如何改善
既然没有优先级的项目会造成上面那些问题,那么就要有所改变。
1.明确优先级
既然问题出在没有优先级上面,那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明确优先级。
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有优先级的。如果都没有,那就说明事情不是很重要,那放一放也无妨。
大到一个项目,小到一个功能,其实我们都是能够并且需要对它们进行优先级排序的。
在这里,其实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比如别大家所熟知的四象限法。任何事情,都可以从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这2个维度来对划分,然后会对应到不同的象限区间里。
通过这样的分类,我们就可以对事情进行比较明确的分类,然后按照重要紧急-不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这样的排序进行处理。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那就是可以让自己对手头上的事情有个明确的认知,无论是对自己的工作安排还是在接受新任务的时候,都做到心中有数。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方式来做了,项目真的有延期,我们也可以能够清晰的了解到当前所做事情的状态,也能够有比较合理的解释。
最怕的情况就是到最后,项目没做好,然后问原因也回答不上来,只能说自己每天都很忙。
比如像我们原来的公司,在有段时间内,是3个项目同时在进行,不仅时间赶任务重,更加要命的是所有项目都是公司领导十分重视的。
A项目是公司对外拓展的标杆项目,B项目是公司当年的重点项目(CEO亲自抓)、C项目是公司维持关系的核心项目,每个项目都很急,每个项目都很赶,人就那么一点。
最后的情况就是乱七八糟,没有一个项目是按期上线的,每天都是多头瞎忙,一会这个弄一弄,一会那个弄一弄。最后是领导没一句表扬,甲方没一个满意,公司抱怨不断,员工苦不堪言。
所以说,明确优先级是第一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需要有规划,不然的话,瞎忙没结果的。
2.严格按流程
当项目或者工作的优先级被安排好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按照规定好的流程去执行。
这个步骤看似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你想象不到的问题。每时每刻,都会有其他的事情来干扰你,能够按照预期目标完成,都是来之不易的胜利。
虽然很难,但是我们依旧还是要按流程来。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当出现变更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按照流程来处理,不至于让自己陷入无头苍蝇的状态。
比如我们目前正在按照之前规定好的节奏在稳步的推进项目,这时候如果有人临时找你增加需求或者临时让你修改内容。
如果没有流程规则,我们则会停下手头的事情去处理它们,虽然这样可以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但是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你自己原来的工作会被耽误。
那如果我们按照流程来办呢?
无论是多么紧急或者重要的事情,先按照四象限法确定好它所在的位置,然后将它放到合适的位置。
和自己原来的那些任务进行比较,重新梳理自己的工作,重新安排自己接下来的内容,做到有条不紊,不被临时出现的事情打乱自己原本的节奏。
不打乱节奏,这很重要。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处理工作的时候,一鼓作气,好过拖拖拉拉。工作中那好不容易才出现的灵感,我们要趁着这股劲,将事情都处理完,这样会事半功倍。如果是今天做一会被打扰,明天又做一点被打扰,长此以往,结果往往就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比如我以前的公司,有一个后端开发,事情到他那里后,就是永远的遥遥无期,只要你不催,那事情就没有结束的时候。
有一次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就去问他为什么会做不下去。他告诉我,他一天中,根本没有“整的时间”去处理工作。
一会改改这个,一会改改那个,一会拉拉数据,一会改改BUG,所有的事情,到他那里,都是紧急,都是要马上。
久而久之,他也就佛系了,谁叫的凶一点,他就先做谁的事情。不催,就等着吧。
所以说,仅仅明确优先级是远远不够的,还是要能够按照标准去严格的执行。
3.事情多确认
最后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凡事多确认,虽然是大家都默认的常识,但却经常被人忽略。
我一直以来的观念就是,人都是复杂的,每个人所说的话、所做的决定,都是在彼时彼刻的特殊情境下的表现,不一定代表他的真实想法。
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则,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是要经过反复多轮的确认过程的。
首先是概念阶段,或者叫点子阶段,就是对某个事情还在概念讨论阶段。
这时候大家都是天马行空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没有具体实现的束缚,也没有所谓的难度评估的概念,大家就是头脑风暴,然后畅所欲言。
当然,最后肯定还是要有个结论的,这个结论,也自然是领导才能做的。但是请注意,这个时候的结论,我们不要太当回事,听过就好。
接下来就是方案设计阶段,想法归想法,最终还是要落地的。
所以当大家对想法有了共识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将想法变成现实。这时候,就要考虑实现的难度、实现的可能、实现的代价等各种因素了。
这时候,我们就要从能够完成的角度去给想法做方案的设计,不能实现的内容,都要抛弃。请记住,方案的内容需要进行确认,因为想法是想法,方案是方案。请相信我,是一定会改的。
最后就是方案执行阶段了,想法有了,方案好了,接下来就是要具体实现了。
当然了,在具体执行之前,还是要多次确认,以防止最后做出来的内容不是领导想要的,这样会得不偿失,功劳苦劳都没有。
总之,任何事情,任何内容,在最终落地之前,都要进行多次确认,确保万无一失。
如果以上3点都能够做到,我想项目的正常交付,才有可能。
一些想说的话
很多时候,我们都忙于应付各种琐事。
很多时候,我们都疲于处理各种问题。
静下心来,却发现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有。
其实想想,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浪费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