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1 前两天去4S店转了一圈 看到汉L(配置|询价)那一排排的展车 我就知道这事儿不对劲了。 销售小哥一脸愁容地跟我说:“猴哥 这车真的卖不动啊。”他掏出手机给我看数据二季度厂家塞给我们3万多台 真正卖出去的才1万多剩下2万台全压在库里呢。 我当时就想 这不是车的问题。 汉L这车我试过 加速4秒多 续航...
01
前两天去4S店转了一圈 看到汉L(配置|询价)那一排排的展车 我就知道这事儿不对劲了。
销售小哥一脸愁容地跟我说:“猴哥 这车真的卖不动啊。”他掏出手机给我看数据二季度厂家塞给我们3万多台 真正卖出去的才1万多剩下2万台全压在库里呢。
我当时就想 这不是车的问题。
汉L这车我试过 加速4秒多 续航也够用 激光雷达该有的都有。配置单上挑不出毛病 但年轻人就是不买账。
02
问题出在哪呢 比亚迪把“高端”两个字写在了配置单上 却没写进用户心里。
我表弟前段时间想买车 预算25万左右。陪他去看了汉L 绕着车转了两圈 最后他掏手机搜的还是小米SU7(配置|询价)。
“为啥不考虑汉L”我问他。
“猴哥 这车看着就像高配版滴滴车啊。”

一句话戳中要害。
满街秦PLUS跑网约车 宋Pro当出租车 汉L再怎么堆料 在大家眼里还是比亚迪的高配版。品牌印象这玩意儿 真不是靠激光雷达能洗白的。
03
定价更是自杀式操作。
20万到30万 卡在最尴尬的位置。往上够不着腾势的40万豪华感 往下又舍不得砍到海豹的15万性价比区间。
我算过一笔账汉L顶配落地接近28万 加两万就能上腾势N7 空间更大服务更高级。省五万买海豹四驱 加速一样快 颜值更年轻。
汉L没有非买不可的理由啊。
就像十年前的大众辉腾 十二缸发动机藏进帕萨特外壳 卖到停产也没人认账。配置再牛逼 外观认知度不行就是白搭。

04
反观小米SU7 硬件没汉L激进 但营销打得漂亮。
雷军把发布会开成演唱会 把首批车主请进工厂拍纪录片 把“年轻人的第一台电动轿跑”写进微博热搜。情绪价值到位了 配置低点也能忍。
比亚迪还在讲百公里电耗多少 对手已经在讲人生第一辆车该怎么选了。
Z世代要的是朋友圈点赞车 不是滴滴司机顶配版。这个道理 比亚迪到现在还没搞明白。
我去 这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啊。
05
现在比亚迪开始自救了 给经销商每台666元补贴清库存。

但这招治标不治本。
库存两万辆不是新闻 新闻是这两万辆什么时候能被市场消化。答案不在工厂 而在用户心里。
汉L想翻身 要么咬牙守住价格 把服务设计社交属性全部重做 让人一眼认出这不是普通比亚迪。要么直接降到18万起 用规模换声量先把市占率打上去再谈品牌向上。
摇摆最致命。
既想保住高端面子 又舍不得性价比里子 结果就是两头不靠。用户不会给第三次机会的。
买这个价位的人 早过了比参数的年纪。他们要的是身份认同 车标能不能让同事多看一眼 钥匙能不能在咖啡厅桌面多放三秒比零百加速重要得多。
等等 仔细想想 比亚迪其实也不是不懂营销 秦PLUS DM-i(配置|询价)当年火遍全国 靠的就是“油电同价”这个概念。
但那是十万级市场的玩法啊。
二十万以上的买家最怕的不是贵 而是买回去被人问跑滴滴吗。
比亚迪擅长做技术 下一步得学会做标签了。不然库存这事儿 还得继续头疼下去呢。
本文使用文章同步助手同步